Insights

Mental Health

當主管拿著付出當籌碼,情感債務是否就變成了職場的致命毒藥?

你有沒有曾經遇過這種主管:明明只是盡了管理者的基本責任,卻彷彿員工欠下天大人情?例如常常脫口而出就是:「昨天整晚沒睡,都是為了處理你的爛攤子!」或是「花了這麼多資源栽培你,結果就交出這種績效?」這種情況,其實正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情感債務」,主管將培育員工視作一種債務,最終導致員工

Mental Health

職場小丑現象:你是雨滴還是防洪堤?

職場上的困境就像一場洪災,沒有一滴雨會覺得自己該為此負責。然而,若缺乏自覺與行動,個體的姑息縱容終將匯聚成職場的大患,形成所謂的「小丑現象」。這種現象,指的是當職場亂象逐漸成為常態,員工們卻習慣性地忽視或輕視,讓小問題演變成組織危機。根據針對台灣職場進行的企業文化調查,約有高達6

Management

在職場重複童年─那些給不出的愛,是否終將成為傷害?

在職場上,「管理」從來不只是流程與制度的堆疊。它更多時候是一種人格的延伸—你過去的養成背景、你的情緒模式、你如何看待他人,都會深深影響你怎麼帶人、怎麼合作、怎麼對待團隊。就像許多父母不自覺地複製自己童年的教養方式,管理者對同事的對待,也往往是過去經驗的重演。這證明了,

Career Planning

專注投入就能帶來大幅增值?職涯發展也有複利效應嗎?

複利效應在財務投資上指的是利滾利、收益再投資所產生的增長。而在職涯發展上,也有類似的概念:意指持續投入某專業領域,透過長時間的技能與經驗累積,帶來薪資、職位的成長與權責範圍的擴大。然而,這種累積是否真的能「穩賺不賠」?在台灣的職場環境下,這樣的理論又是否適用呢?根據資料顯示,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