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的職業運動領域,運動員簽約時,從簽約金、年薪到合約長度及獎金條款等,幾乎都能透過官方或媒體管道查到,有些網站甚至會定期更新球員合約細節,成為球迷與各隊經理人評估運動員「性價比」的重要依據。公開薪資並非只是娛樂看點,更是運動員自我行銷與品牌經營的重要一環,因此運動經紀人往往能
根據勞動部2024年最新的「職類別薪資調查」(以從事工業及服務業之事業單位為調查對象,不包含主管及監督人員)統計結果顯示,月薪前10名的排行依序為:航空駕駛員(月薪31.5萬元)、精算師(月薪20.5萬元)、醫師(月薪17.1萬元)、船舶監管人員(含引水人員)(月薪13.5萬元)
大家有沒有發現,薪資談判,為什麼越聊越像打德州撲克?資方跟勞方互相試探、心理博弈,一不小心還可能被低估價值,這樣的遊戲你真的玩得好嗎?當HR一句:『你上一份薪水多少?』有多少求職者感覺像在問:『用多少錢才足以買下你的靈魂?』在這場心理遊戲中,薪資不再只是與能力和市場掛鉤,更多時候
每個月薪資入帳,除了關心金額數字對不對,你有仔細看過薪資結構嗎?你的底薪、獎金、津貼…等項目,各佔比多少呢?目前的結構,對將來轉職是有優勢的嗎?這些問題,相信很多人平常都忽略了,所以在轉職過程的談薪階段,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樣的話術給糊弄,損害了自身的優勢,只求一個薪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