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職業運動員薪資可以公開,而你的薪水只能是秘密?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27 Feb. 2025

在各國的職業運動領域,運動員簽約時,從簽約金、年薪到合約長度及獎金條款等,幾乎都能透過官方或媒體管道查到,有些網站甚至會定期更新球員合約細節,成為球迷與各隊經理人評估運動員「性價比」的重要依據。公開薪資並非只是娛樂看點,更是運動員自我行銷與品牌經營的重要一環,因此運動經紀人往往能憑藉運動員的成績數據,為其爭取更高的報酬,運動員也因此全面商品化。


相較職業運動界的全面公開,大多數企業基於商業競爭策略、保護個人隱私與維護組織文化等因素,往往選擇將每個人的薪資進行保密。例如在台灣多數上市公司,即便財報資訊公開透明,仍不會公布員工個人薪資細節。根據多家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近幾年的薪資指南報告顯示,全球約有三成企業其實是有考慮提高薪資透明度的,然而多數企業仍因擔憂內部員工相互比較引發矛盾、外部競爭對手趁機挖角,或破壞內部績效分配的穩定度而依舊選擇嚴格保密。


在理想情境下,若能像職業運動員般公開薪酬,一方面確實可防止不公平或暗箱作業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市場效率。但是在一般企業中,員工各自職能與責任範圍多元且難以量化,並非能像運動員以打擊率、勝場數、得分或助攻數等可直接相互比較的數據進行對照。再者,各家企業的薪酬制度通常差異極大,且多半包含了無法輕易量化的指標(如創意、組織協調、領導潛能),因此完全公開反而易造成「憑什麼他比我多」的質疑。此外,若薪資數字讓員工形成不恰當的比較心態,組織內部氣氛與人際互動都可能受到衝擊,影響企業營運。


在職業運動領域,談判的關鍵幾乎繫於運動員的過往成績與未來潛力;經紀人則憑藉數據與球團博弈,其高透明度建立在明確、可直接比較且可量化的績效基礎,而且幾乎所有的利害關係人都能加以檢視、評估。反之,一般企業員工若要進行薪資談判,除了要蒐集「市場薪資行情」外,更得展現個人對組織的長期價值,如跨部門合作、團隊領導與專案執行力等。如何證明自己的貢獻,並以具體成果主張加薪或升遷,就不僅僅是依靠單一表格或數字比較那麼單純。


當然,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免要反思:一般企業擔心公開薪資會破壞組織文化與內部公平,但職業運動的球團公開年薪卻成了一種行銷手段與品牌象徵;難道職業運動員就不需要保護個人隱私嗎?其實,這些顧慮本於兩種職場的衡量方式與角色定位截然不同,著實不能一概而論。然而,當企業正朝向更加開放與全球競爭的環境邁進,薪資透明度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影響人才流動與組織信任度的關鍵趨勢?若薪資真的能像職業運動場上的數據一樣,連帶個人資訊被公開與討論,我們又是否準備好面對那些檯面上的正面衝突與資源再分配?


或許,真正該思考的問題是:在追求公平、效率乃至於隱私的過程中,一般企業組織該如何拿捏「透明」與「和諧」的平衡?這不僅考驗管理者的智慧,也挑戰員工對自身價值的認知。人們究竟準備好從公開薪酬中看到什麼?看到彼此的差距,還是看到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