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5年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經理人平均負責的員工人數是2015年的三倍,而中階主管職位的招聘量,也比2022年下降了42%,這代表全球企業正經歷一場無聲的震盪——The Great Flattening(大扁平化),意味著企業正在減少中間層級,以
「當加班到深夜,主管卻拍拍肩膀說:『我以前也是這樣過來的。』」你是否也遇過類似的情況?在台灣職場,這樣的場景相當常見。許多主管認為,只有重複他們經歷過的艱辛,才能稱得上真正的歷練。但事實是,「複製痛苦」從來不等於「傳承經驗」。真正的價值,應該是讓後輩走得更快、更好,而不是看著他們
近期與一些求職者聊到他們想要轉職的推力,發現他們不約而同是因為人際關係而想要離開現職,這類問題歸納起來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同事太廢——日常工作幫不上忙就算了,還會時不時扯自己後腿,更甚者還會搶功勞;第二類是主管太差——不僅沒有該領
在台灣職場裡,很多人對升遷的想像依然停留在「爬梯子」,從專員到副理、從副理到經理,一階一階往上走。頭銜變大,權限增加,薪資隨之提升。這種路徑簡單明瞭,也曾是大多數人職涯的共同軌跡。然而,根據市場調查指出,傳統的「縱向職涯階梯」正逐漸被「橫向職涯網絡」取代。對專業人士來說,與其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