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修行三境界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11 Jul. 2025


職涯修行三境界

電影《一代宗師》中的一句台詞提到,習武之人經歷的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段話原是對武學的領悟,但套用在職涯也適用,幾乎每位專業人士都會經歷這三個成長階段,特別是晉升高階主管或成為專業領袖的人,更能深刻體會這三個層次的轉變。

 

見自己:職涯的初階修行

每個人剛踏入職場時,多少會有些茫然。有人是因為科系所學,自然而然走上某條路;有人則是想嘗試某個正當紅的行業。但不論起點是什麼,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自己在工作上適合或不適合什麼。

「見自己」,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是在做中慢慢發現原來這件事我做得還不錯,也滿喜歡的。也許是被分配到某個任務,意外地做得很順手;或是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察覺自己特別擅長溝通協調。

當一個人開始辨認出自己「喜歡什麼」和「做得來的事情」之間有交集時,職涯就不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能夠從中獲得投入感、成就感。久而久之,動力也會變得更強。

在觀察人才的成長過程中,常常會發現,那些後來能走得穩、走得遠的人,也許一開始沒有明確目標,但他們願意試、願意看見自己的變化。這種坦率,便是見自己的開始。

 

見天地:打開格局的轉捩點

當一個人越清楚自己擅長什麼,並在專業上持續深耕,下一個轉捩點,就是「見天地」。開始把眼光從自己身上移開,轉而關注更大的格局與更厲害的人。


你開始遇見真正的高手,可能是專案的主導者、跨部門會議中最冷靜的發言者,或是在業界活動上一語道破重點的人。他們的出現,會讓你意識到,自己原以為不錯的表現,其實還有不少進步空間;那些看似可行的方法,還有更高明、更精準的處理方式。當近距離觀察這些人,會發現他們處理問題的節奏和邏輯與你截然不同。他們不急著發言、不急著展現能力,而是能看出問題的本質,理解人與事的關聯,並在關鍵時刻切入核心。


這樣的體會,可能讓人感到挫折,但也能帶來新的動力。因為真正的高手,遇到更厲害的人反而是會興奮的,他們會對對方的思考方式與處事邏輯感到好奇,並反問自己:「我能怎麼做得更好」。


這就是「見天地」真正的轉折點。當你開始把目光從埋頭苦幹,轉向格局與策略層面,當你開始學習其他高手的思維方式,讓你的專業產生更大的意義,職涯就會出現全新的樣貌。

 

見眾生:從個人到影響他人

職涯走到高處,不再只是關乎個人的成就,而是領悟到「見眾生」的境界。


這個階段的專業人士,更致力於培養他人,並以開放心態接納多元的聲音與觀點,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與行動,已然對組織、市場乃至於整個產業生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他們不再單打獨鬥,而將目光放遠,以謙卑的姿態為團隊與共同的願景奮鬥。這便是「見眾生」的真諦。他們所邁開的每一步,不僅能改變一間公司的面貌,更可能牽動著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


職涯是一條修行路

見自己,是認清內在的長處與短板;

見天地,是拓寬眼界與格局的試煉;

見眾生,是學會謙遜、承擔與成全。


在職涯道路上,我們看過各種職涯樣貌。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深,但只要還在路上,就有機會走到你想要的目的地。而我們的角色,不只是引薦一個工作機會,而是協助每一位求職者,朝他/她渴望的樣子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