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與前輩的職場成功學,有時可能只是倖存者偏差?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28 Sep. 2023

在職場裡,我們似乎經常聽到主管或前輩分享他們的職場成功學,像是從戰場光榮歸來的老兵,反覆細數著他們當年做了多少了不起的事,才有了現在的成就與地位。然而,當仔細觀察後我們可能會發現,有時這些成功學只是一種偏差性的觀念,它暗示了最終獲得成功的人都遵循某種特定的模式,但卻忽視了其他同伴的挫敗。到底該如何辨別與避免被這樣的成功學影響呢?讓我們一步一步來拆解它!


一起認識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首先,到底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呢?這個概念源於二戰時期的研究,當時研究人員分析了戰鬥機受損的部位,決定該對哪些地方補強進而增加戰鬥飛行員的存活率。然而,他們只考慮到了那些倖存下來的人所駕駛的飛機,卻忽略了那些被擊落的飛機,因此多數研究人員得出的普遍結論是應該加強安全返航飛機被擊中的部位。

幸好,當時一名教授亞伯拉罕・沃德認為,真正應該重視的應該是那些沈默的數據。因為死人並不能為自己發言,能夠安全返航的戰鬥機被擊中的區域,基本上應該都是受損後也不會導致墜機的部位,而未被擊中的區域才是真正的關鍵(諸如引擎、機首或機尾),它們並不是不容易被擊中,而是被擊中後,飛行戰鬥員能生還的機率才是微乎其微。

最後軍方因決定採行沃德教授的建議,在戰爭後期成功保住了更多飛行戰鬥員的生命,也證實了排除倖存者偏差是正確的決定。


職場裡最常出現的相關案例

在職場中最常見的案例之一,就是主管或前輩的成功故事(直銷、微商、投資群組或彩券中獎新聞等也常常能看到這樣的例子),聲稱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是由於他們的獨有的智慧、異於常人的勤奮和特別的判斷法則才能實現。由於成功者的能見度顯著高於失敗的人,雖然他們可能是相對少數,但人們總會因為期望成功而系統性地高估這個低機率的方式,深深地賦予希望感,認為「說不定照著做,哪天成功的輪到自己也說不定呢?」

所以當公司裡的主管或前輩,述說他們成功的秘訣是每天早上五點起床運動,然後工作到深夜,我們可能就會將這些猶如神力超人般的因子,聯想為其成功的關鍵,因此也決定嘗試同樣的方式。但我們可能沒有考慮到,這位主管或前輩的成功也有可能來自於他的特殊情況,例如運氣、時機、外在支持或獨特形象。許多人或許也曾同樣堅持不懈這種行為,但最終未能取得成功,便是因為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關鍵因素,而只關注那些表面,導致最終無法掌握自己的步調、偏離自己擅長的發展軌道而鬱鬱寡歡,與成功漸行漸遠。


為什麼容易產生倖存者偏差

由於我們多數人普遍的心智會傾向於尋找一些簡單且自認為合理的解釋和模式,簡化的思考方式使我們更容易相信成功者的故事,而不是去深入了解背後的多元複雜性。當在相同職場中存活下來的這些人取得成功時,他們的故事通常會成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被用來激勵和鼓舞其他人,這樣的故事往往容易被放大,從而可能忽略了其他已經離開或未能成功的人過往的艱辛與付出。

此外,成功的人本身也可能受到偏差的影響,他們可能過度自信,以為他們的方法適用於所有的人,因而不自覺地激發他們將成功人設完全歸因於自己特殊的經歷,而不是外部因素的影響,這種來自人類天生的自我認知偏差便會進一步增強倖存者偏差的影響,導致成為一個循環,使其不斷發生。


如何避免受倖存者偏差影響

  1. 不要從眾,別盲目追隨別人傳唱的成功模式,保持批判性思考,問問自己這些方法是否適合你的情況和目標。
  2. 保持謙卑,不要過度自我責備或感到滿意,認知到失敗或成功不僅僅是個人的內在因素,還包括運氣和環境等可能的外在因素影響。
  3. 逆向思維,鼓勵堅定的觀點和經驗分享,排除單方面地關注成功的案例,同時也專注於探討失敗的教訓。
  4. 多元開放,提出問題並尋求更多的背景資訊,確保我們能得到完整的故事,以理性分析理解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5. 擴大視野,持續學習以增廣見聞,當我們見識多了在思考與分析上就會發生質的轉變,避免人云亦云。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是獨一無二的,在職場中成功的定義也因人而異。不要一味盲目地模仿別人,偏重關注某些經過篩選的結果而忽略其他關鍵訊息。了解倖存者偏差的存在以及如何避免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看待與包容「多數的失敗是必然而成功只是為數不多的偶然」,更好地應對主管與前輩特殊的成功學,並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謹記,對各項事物的分析中,無法一眼看見的往往才是影響至關重要且最致命的。



Photo Credit: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