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過程的有恃無恐,小心賠上公司名聲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22 Sep. 2023

在網路盛行的現今,遇到不符合預期的事件、或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受時,大部分的人第一時間就是上網將自身遭遇公諸於世,不然也會告知周遭親朋好友,避免再有人遇到類似的事,這種所謂的「公審」,最明顯影響的就是商家的聲譽(當然前提是,你描述的事情是可受公評的事實,且你本身不是有問題的消費者)。既然這類事件並非罕見,為什麼還會有商家不怕呢?因為他們多半仗勢著自身名氣大、過往市場名聲佳,幾個負評也撼動不了他們在市場的地位。

獵才顧問在協助客戶進行招募的過程,也常遇到(或聽到)類似的情況,在此提出來跟大家分享。在招募時常見的有恃無恐(也可以稱之為「人資部門自以為不會被發現的小奸小惡」)行為,列舉如下:

  • 自行私下打聽求職者評價

完全可以明白負責招募的人員因為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所以會想要更深入了解人選性格與風評的心情,但招募人員忽略的是這樣的行為是否會傷害到求職者。通常比較正規的作法,是委託第三方協助調查。專責的背景調查公司,因為不代表特定的聘僱方,所以被訪問者不會因此得知被調查者之後的動向(特別是被訪問者與被調查者目前是同事關係時),且其受過相關的專業訓練,能大幅降低受訪者的戒心、取得最接近事實的資訊,並藉助專業的邏輯思辯能力過濾掉受訪者情緒性的發言,以最客觀的方式將資訊呈現出來

反之,便宜行事、私自打聽的結果,一來是洩漏被調查者的轉職隱私,轉職都還沒順利完成,但求職者現在工作的單位已經知道他去哪一家公司面試,甚至發生過求職者因此在原公司待不下去,只能黯然離開的情況;其次,除非聘僱方諮詢的對象是本來就已經熟識的,不然通常難以獲得正確資訊,有可能會因為取樣不正確(問到過往曾與求職者意見不合的同事,這次的詢問剛好淪為報仇的工具),或因為缺乏採訪的技巧,對於取得的資訊無法釐清與事實之間的落差,分辨到底是因為雙方交情好而過度美化,或是雙方交惡所以極盡詆毀。

  • 為提升招募績效不惜說謊

有些公司對於招募單位的績效評核,除了看招募過程耗時長短、完成人力招募之職位數量以外,還會將招募過程花費的成本納入考量,因而造成一種現象—表面上與獵才顧問合作招募,私底下卻無所不用其極的「搶人」、「偷人」,企圖大幅降低花在獵才顧問上的費用,以期提升部門或是個人的績效表現,這種行為非但不可取,也違背了做人的誠信。而且,求職者在被獵才顧問回頭詢問相關細節(如是否有被同步推薦、或是否與聘僱方早就認識…等),也不免會對聘僱方產生負面印象;要知道招募單位是求職者遇到的公司第一人,所以往往代表公司的門面,若負責招募的人不老實,很容易合理推論這間公司的誠信評價也不會太好

常見的手法是,在獵才顧問完成前置作業,如詢問人選對特定職缺的興趣度、調查是否具備相符的技能…等,並提供人選資料給聘僱方之後,公司內部的招募單位便想盡辦法透過其他管道,企圖與求職者取得聯繫(當然也有甚麼都不做,擺明吃定顧問查不到),再回過頭來給顧問一個說法,諸如:這個人選已經存在我們資料庫、公司內部剛好有同仁「同步」推薦同一位求職者、或是說用人主管早就認識這個人(是在哈囉?早就認識不代表有針對特定職缺詢問過意願吧?)之類的,拒絕付費給辛苦提供人選的獵才顧問。你可能會說,這有可能是事實吧,不應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確實,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是前提是要在顧問提供資料後的24小時內回覆比較合情合理吧 ! 若是早就存在公司內部資料庫,代表一輸入人選姓名就應該馬上知道;若是內部同仁同步推薦,那麼應該要跟顧問提供人選資料在同一天內發生才合理;早就認識,那更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回覆,無論是哪一種情形,皆應該在24小時內告知才對,但過往聽到的都是過了將近一周(甚至更久),才收到聘僱方的種種說法,要讓人相信其中沒有蹊蹺,真的很難啊 !

  • 頻繁開缺也常常暫停招募

另一種常見狀況是白白浪費人選的時間,可能因為用人單位缺乏周詳的招聘計畫、或是公司政策搖擺不定,造成招募單位必須要常常搜尋特定職缺的人才;好不容易找到人才,面試過程也算順利,在一番海選、一段時間等候之後,僅回覆顧問,經過公司內部會議討論的結果,最終決定暫時凍結特定職缺的招募。同樣地,一次兩次偶發事件,相信大家都可以接受;但隨著職缺常常開開關關,類似情形一再發生,也不免讓求職者開始懷疑聘僱方的誠意在哪裡。

不得不說,有些企業比較難找到好人才,或是好不容易找到人,卻在到職日前被人選婉拒到職,當發生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招募單位可能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曾經做過類似舉動?求職者不笨、獵才顧問也不傻,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小奸小惡可以瞞天過海、不被發現,要知道江湖在走,誠信要有,不然的話,隨著負面風聲逐漸在市場擴散,日後想要找到好人才,真的得要多求神拜佛才有可能會發生。

你也曾遇過類似事件嗎?曾因為被洩漏轉職意願而不得不提早離職嗎?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