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過程的無聲卡,比Social Media訊息已讀不回更傷人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7 Jul. 2023

不少人對於Social Media訊息被已讀不回會感到惱怒,原因出在無論哪一款的Social Media,都有很多emoji或是貼圖可以選擇,對那些單純因為不想打字而不回訊息的人,有很多替代方案可選擇,在這種前提下出現的已讀不回,就很容易被解讀成對方在表達輕蔑與忽視。同樣的,相信不少人在求職過程也收過不少無聲卡,可能出現在履歷寄出後、參與面試後或溝通薪資之後,無論在哪一個階段出現無聲卡,對於求職人選來說都會產生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


現今多數的求職平台都建置完善的回覆系統,方便招募單位可以一鍵送出訊息給應徵者,那為什麼還會出現無聲卡呢?在此統整出一些常見的原因:


  • 忽略換位思考

企業招募的窗口往往就是第一位守門員,負責審查履歷的適配與否。收到不合適的履歷時,若招募窗口能給求職者一封婉拒信,除了展現企業對於人才的尊重之外,也會讓企業形象加分不少。要知道負責招募的窗口或是用人主管都會有求職的時候,過程中若能多一點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應該能大幅降低人選收到無聲卡的機率。

  • 企業內部溝通不良

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企業內部的溝通成本很高、耗時耗力,要產生一個決策,不僅要串聯很多個部門、匯集多位主管意見,還要一一彙集及統整,往往等一個結果要耗上個把月。這樣繁瑣的溝通方式,也會讓應徵者擔心若有機會加入,是否也會被過低的行政效率影響,導致專案推動困難、成效無法彰顯。

  • 主事者未充分授權

企業組成應該要充分授權、各司其職,才能提高工作績效。然而,常常可以發現負責招募的人(或是部門主管)未將權力下放,事事一把抓,只是自身還有除了招募之外的事務需要處理,分身乏術又不願意讓其他人協助,所以導致招募過程冗長,既犧牲了應徵者的權益,也讓企業錯失招募到合適人才的機會。

  • 用人標準模稜兩可

有時企業在開出職缺的當下,對於這個職缺的具體功能、期望達成的目標都沒有確切定論,當然也就對於人選的學經歷沒有具體的期望與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很容易成為聊聊哥、聊聊姊,好像每一個人都有符合部分的條件,但也有不適配之處,舉棋不定,害怕一旦決定了某個人選,之後出現更好的人怎麼辦?這不僅顯示企業在用人部分缺乏整體性的規劃,讓人選產生「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小心這種情況下的無聲卡,容易讓人由愛生恨,導致招募在單位在業界的名聲受損喔。


禮貌應該存在於我們與他人溝通或建立關係的任何機會上,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可以確保我們大幅降低傷害其他人情感的機會。與其為自己樹立一個敵人,不如讓自己多一個朋友,人脈累積也是職涯發展中的一項寶藏。


你也收過無聲卡嗎?無聲卡讓你產生甚麼想法與情緒?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