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聊天?「說話課」的刪除真的是時代的眼淚啊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31 Oct. 2022

六年級中段班以前的同學,對於國小有「說話課」這件事應該不陌生;隨著時代變遷,填鴨主義風氣盛行後,這種對升學考試沒有幫助的課程,被刪掉也是意料中的事。不少人會納悶,每個人每天都在說話,有甚麼好拿來特別開課的呢?有這種疑問的人,請檢視一下周遭,身邊一定有人出現這些情況:表達時語意不清、白目當有趣、不熟裝熟沒分寸,開會抓不到重點…等,他們會讓你不定時被氣到頭頂冒煙,內心出現千百次想乎他巴掌的衝動。歸根究柢,這些人的共通點就是-不懂說話的訣竅


好好聊天這件事說來簡單,但實際上有些要素常常被忽略,所以才會形成有些人說話讓人如沐春風、心曠神怡,有些人說話就讓人覺得被冒犯、怒氣上升的天壤之別。


揣摩受話者的感受

很多人講話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想講甚麼就講甚麼,往往傷了人而不自知,給對方留下不好的談話印象;另一種人是講話畢恭畢敬、禮數過分周到,開口就是敬稱、敬語,這樣也容易讓人有距離感且感受不到真心誠意。對於初次見面的人,適當的禮貌會讓人感覺舒服與被尊重;若是已經認識的朋友,則應該針對不同個性的受話者,給出對方最能接受的談話方式,讓每一次對話都在雙方頻率最契合的狀態下進行。


掌握親疏遠近、上下主從相對應的分際

每個人對於親疏的定義不同、公私分際的界線也不同,不要單憑自己認定的熟稔程度,就貿然的逾越界線,讓對方感覺唐突與被冒犯。公私分際的掌握也是一門學問,有些人的個性是公領域與私領域有不少交集,所以會因為私交而在公事上多一些通融,相對地,也有人嚴守公私分際,若想用公司外的交情來套用在公事討論上,那就會被認為是白目了。把談話當成在跳雙人舞,緊跟隨對方的節奏與速度,才能譜出最曼妙的舞姿。


扣緊談話主題核心、不發散

天馬行空的創意,運用在特定領域上,可以收到不錯的成效,但若是在談話中,出現太多天外飛來一筆的想法,會容易讓人覺得你不在狀況內,感覺跟你的對話沒有交集。尤其在與客戶的溝通會議上,更要留意雙方的談話是否還緊扣本次會議的主題,不要被對方的話術帶走,而失去了獲得期望結論的契機。


多閱讀、增加詞彙量

有些人在闡述一件事情時,會繞一大圈還沒講到重點,當然有一部分的可能是因為這些人的個性本來就比較仔細,喜歡從細節來描述事情;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本身詞彙量不夠多,可以用簡單詞語描述清楚,卻因為不懂運用詞語而要用大量的話來敘述,讓整段談話顯得冗長。


愉悅的談話能讓人印象深刻、快速拉近距離,甚至讓人願意講出內心的想法、提供更豐富的資訊交換;反之,可能會破壞掉難得的合作機會、失去來自周遭的資源協助,甚至結下負面的緣分。在這個時代,會做事跟會說話同樣重要,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想獲得更多關於談話技巧的相關資訊,或是需要專業職涯諮詢協助,歡迎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