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向職涯網絡 - 讓升遷,不再只是爬梯子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19 Sep. 2025


在台灣職場裡,很多人對升遷的想像依然停留在「爬梯子」,從專員到副理、從副理到經理,一階一階往上走。頭銜變大,權限增加,薪資隨之提升。這種路徑簡單明瞭,也曾是大多數人職涯的共同軌跡。

然而,根據市場調查指出,傳統的「縱向職涯階梯」正逐漸被「橫向職涯網絡」取代。對專業人士來說,與其執著於 title 的提升,他們更在乎能否累積多元且跨領域的經驗,像是從研發轉向商業、從技術轉向管理,或甚至跨產業發展。這些橫向的歷練,讓他們在面對市場不確定性時,能握有更多的職涯選擇權。

為什麼梯子不夠用了?

企業也在持續轉變,相較於傳統的層級式架構,越來越多公司朝向組織扁平化、專案制的運作。這讓傳統的升遷階梯顯得愈來愈窄。不少人在同一職位卡多年,並非不努力,而是缺乏升遷機會。另一方面,調查分析也指出到 2030 年,預計有 39% 的職場技能會改變,如果只靠單一路徑累積,等到技能過時,梯子爬得再高,也可能瞬間失去價值。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除了往上,還能往旁邊走嗎?


橫向發展的價值:橫向發展不是繞遠路,而是建立「職涯網絡」。

  • 跨部門經驗
    例如:一位在臨床運營部門工作多年的經理人,如果有機會轉到法規或商業拓展,他未來就能在更高職位上,理解整個藥品開發的全貌。

  • 跨產業經驗
    許多候選人醫藥/醫材間的轉換,雖然需要時間適應,但他在兩個產業累積的人脈和知識,讓他成為極少數能「橋接」雙方的專業人士。

  • 跨技能發展
    例如:過去工程師較專注在技術專業,但如今企業更需要具備「整合能力」的人才,除了專精於本業,若能同時理解數據應用、法規要求或商業思維,就能更全面地看待問題。這種跨技能的累積,讓專業人士在組織中更能串連不同部門、推動決策。

企業為什麼要重視橫向發展?

調查指出,94% 的員工更傾向於留在重視職涯發展的企業。如果公司只提供「升遷」這一條路,員工很快就會覺得受限。但如果公司能提供跨部門輪調、專案參與或海外派駐,員工就能在不同角色中成長,也更有留任意願。

這對企業本身也有好處。跨職能的人才更靈活,能應對市場變化,避免「一招用到底」的風險。尤其在醫藥與醫材產業,法規、市場與技術瞬息萬變,唯有懂不同領域的人,才能真正推動創新。


橫向網絡的挑戰

當然,橫向發展並非沒有代價。跨到新領域意味著必須重新適應,短期內可能無法立刻展現成果,甚至薪資漲幅有限。對企業來說,員工調動也可能帶來真空期,原部門的工作一時無人接手。

不過,這些風險是可以管理的。職涯轉換時,可以借用攀岩技巧的思維:「三點不動、一點動」。意思是,當你嘗試橫向發展時,不要四面八方同時變動,而是至少保持其一面向的穩定:

  • 如果要增加技能,那產業最好維持不變;
  • 如果要換產業,那技能必須具備跨產業的可轉換性;
  • 至於在同一家公司內的跨部門嘗試,風險相對前兩者低,因為組織文化與基本制度仍然熟悉。

企業可以透過輪調、階段性交接等方式降低風險,個人則需要事先準備可轉換技能,並善用各種學習資源。讓橫向發展不是盲目的冒險,而是策略性的延伸。


網絡比梯子更有韌性

職場不再是單一路徑的爬升,而更像一張網。網絡愈廣,承受風險能力愈強。

所以,與其問「我什麼時候能升職?」不仿多一個思考:「我能不能在不同角色累積新的技能和觀點?」因為真正決定職涯高度的,已不再只有梯子有多高,而是網絡有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