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BO 回歸職場:AI 時代的「被淘汰恐懼」持續蔓延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15 Aug 2025


2025 年 1 月的世界經濟論壇上,FOBO(Fear Of Becoming Obsolete,害怕被淘汰)成為職場熱議的關鍵詞。這個詞最初源自於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和後來的「Fear of Better Options」(害怕錯過更好的選擇),其含義在 AI 時代獲得全新定義。


如今,FOBO 指的是員工因人工智慧和技術迅速發展,擔心自己的工作或技能被取代而產生的焦慮與恐懼。而論壇中強調,這種心理恐懼是智能時代職場變革和技能更新的核心推動力。面對 FOBO,企業和政府需加強合作,推動人才培訓與技能提升,幫助工作者適應快速變化,減少因技術進步帶來的焦慮和不安。


這種「被淘汰恐懼」反映了全球職場面臨的挑戰,也揭示了持續學習和靈活適應的重要性,成為智能時代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議題。這股浪潮下,台灣職場的現況也展現出類似壓力與挑戰。


FOBO 在台灣的真實樣貌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高達 93% 的台灣上班族認為 AI 已成為必備技能,且超過一半已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AI。然而,AI 普及同時也帶來「技能貶值」的壓力,例如行政助理、資料輸入人員、電銷人員等高度例行化的工作正快速被取代。不過市場訊息很清楚:真正不可取代的能力,並非單一技術本身。正如 NVIDIA CEO所說:「AI 並不會主動取代你,但它會讓那些沒有創意、重複工作的人被加速淘汰。」所以,能否提出清晰的問題、創造差異化價值,比單純掌握工具更重要。


面對這波技術浪潮,每個人都必須思考:如何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保持自身的價值與競爭力?答案不僅在於掌握多少AI工具,更在於建立一套面對變化的思維與態度。這正是化解FOBO、避免被淘汰的關鍵。


心態跟工具一樣重要

儘管AI工具百花齊放,但真正決定未來的是心態與應對方式。以下幾種思維方向提供參考:


心態開放:保持對AI新知的好奇與接受,避免因害怕改變而停滯不前。


批判性思考:可評估各項 AI 工具的優缺點,檢驗資料正確性與邏輯性,並將 AI 輸出與自身判斷結合,理性整合進工作流程,避免盲目依賴。


持續學習與適應力:面對技術與市場的持續變化,更新適合自己的AI技能,調整工作方法,讓自己在不同環境與工具之間都能靈活應對。


精準用字與引導能力:能夠將需求轉化為 AI 容易理解且可執行的明確指令,並依需求拆分成數個步驟,確保 AI 產出精準、符合預期。


成果驗證能力:能快速檢查 AI 產出的正確性與實用性,並根據反饋持續優化,確保最終成果達到品質與目標要求。


結語

FOBO 並非壞事,它提醒我們:職場安全感不能只靠單一技能。AI浪潮下,轉型不再是選項,而是必然。想像自己是一位鑄造師,AI是你手中的工具,而你的專業與創意則是能將它鑄造成獨一無二利器的爐火。如此一來,不論身處何種行業,都能將你打造的武器來幫助提升效率、保持競爭力,化解被淘汰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