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司頒布了一項外派令,按照過往經驗,這是公司培養高階經理人的必經過程,獲得這個機會的你儼然已經勝券在握、升官加薪指日可待,但在眾人欣羨的目光當中,你卻猶豫了,因為家裡需要你照顧(可能孩子年紀很小、可能父母年事已高、可能另一半不願意一起赴任也不願意分隔兩地…),但放棄了這個機會,你也很清楚自己在這家公司的發展高度會就此打住。該怎麼選擇,日後才不會後悔呢?
雖說,小孩才做選擇,大人甚麼都要;但不得不承認,真實人生中的許多抉擇,我們都被迫只能當個「小孩」、審慎選擇其一,無法兼得。然而,該如何做出決定才不會後悔,有沒有一個操作準則呢?就像出發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會用地圖找出一條合適的道路,並規劃好所需的時間,確保自己能在預定的時程內到達目的地(完成目標),但在人生抉擇上,我們能依賴的是甚麼?
人生道路上並沒有所謂的地圖可依循,唯一能協助我們確認有無偏離想要方向的就是「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最常體現於價值觀與原則方面,進而擴大影響到我們看待事物的各種考量,成為我們獨特的生活方式與中心思想。一個有明確核心價值的人,在面臨抉擇時,會更容易釐清自己內心真正的想要。舉例來說,轉職是很多人容易迷惘的時刻,若有人堅守的核心價值是成為世俗定義中的成功人士,那麼他在轉職時,就比較不會被良好的工作氛圍、優異的員工福利等因素所迷惑,而是會傾向選擇公司名氣大或是職稱好聽或是薪水比較優渥的工作機會;同樣地,一個核心價值為家庭照顧至上的人,也不會被能獲得較高工作成就感或是位居公司重要職位所吸引,反而會去選擇一個工作時間彈性或是能居家辦公或是通勤時間短的工作機會,即使這種工作可能在薪資上較不具競爭力。
屏除掉人生中的重大決策,日常生活中還是充滿了無數細瑣、微小的「選擇」,雖說這些選擇的結果不至於到顛覆人生的地步,可還是有可能會讓我們產生懊惱的感覺,偏偏這些細瑣的選擇可能沒有嚴重到涉及核心價值的程度,那這時又該如何避免後悔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每次做選擇或是行動前,確認自己想要的結果,用想要的結果來修正/調整自己的做法。比方說,你的好朋友請你針對他近期的苦惱給個建議,但在過程中,你發現他一直陷在自己的誤區,對外在的建議接受程度不高,也可能因為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對於你指出的點不停地加以反駁,若你最終想要的結果是拉他一把,那麼你就耐著性子、用他能接受的方式讓他清楚目前的處境;假如你想要的結果是聽他訴苦、當他的情緒垃圾桶,那麼就不要對他的反駁感到惱怒,順著他的話說,讓他發洩情緒就好了;倘若你想要的結果是給他一記當頭棒喝、痛過才會醒,那麼就火力全開的指出他的反駁有多無力、多悖離事實,即便最後可能會失去這個朋友,也在所不惜的實話實說。確認自己每一次行動想要得到的是甚麼,才能提醒自己不要朝著相反的方向進行,讓自己離最終目的越來越遠,如此才能大幅降低自己感覺後悔的機率。
大部份的後悔是因為最終結果跟我們想要的不同,而這些結果的產生與我們過程中的努力方向、甚至一開始的選擇脫不了關係,因此,在每一次下決定之前,再三地詢問自己,這跟自己想要的有吻合嗎?有確認當你獲得你想要的那個結果,失去其他的部分你都可以接受嗎?有些人的後悔是來自於不知足與貪心,除了已經擁有的,還不斷悼念失去的;在得到的不珍惜、失去的又不甘心的情況下,當然只能讓悔恨常伴左右。
你常為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嗎?有自己的獨到方法來幫助自己下決策嗎?歡迎與我們分享。
Photo from FREE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