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都出錯,我是不是被主管針對?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7 Mar. 2025

前陣子勞動部員工因為遭受不合理的職場管理,在盡責地完成被交辦的工作之後,徹底從人生中下班,讓人萬分心疼與不捨,這也讓職場霸凌議題受到重視,各式主管的不合理要求與粗暴無禮的斥責謾罵,一一浮上檯面,受到大眾檢視。一時之間,風聲鶴唳,也造成一些主管階層面臨管理上的綁手綁腳,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被下屬投訴、被冠上職場霸凌的惡名。撇開那些百分之一千是不當管理的真正職場霸凌之外,難道被指出錯誤、被糾正做事態度、被要求加快工作進度,就全部可歸類為被主管針對、惡意刁難、甚至是職場霸凌嗎?

在職場中,鮮少人一開始,就讓主管對自己的印象不好、關係緊張、甚至被找麻煩,那是甚麼原因導致後來的關係惡化、甚至嚴重到無法共事呢?人的關係都是雙方相處互動的結果,與其一面倒地檢討主管是否不當管理,更應該公平的也同時檢討下屬是否在做事上有疏漏;好比說,在共事的過程,下屬有觸犯到主管底線,或是少做了一些關鍵動作而導致錯誤發生,因而讓主管產生不信任感,從而放大檢視下屬的工作品質與流程,要將這種情形全歸因於主管惡意針對,我想也有失公允吧。該如何釐清自己是否正遭受職場霸凌,還是自己其實是主管眼中那塊恨鐵不成鋼的璞玉?有以下幾項指標可以協助分辨自己是否被針對、是否被不當對待:

  • 辨別主管口中指責的真正對象

面對主管的情緒言語,無論是不是罵自己,第一時間都很難不往心裡去,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但越是在這種時候,就更應該冷靜下來分辨主管真正的指責對象是誰。假如你只是一個溝通窗口,而非工作進度的直接掌控者,那麼進度落後與你一點直接干係都沒有,只是因為由你負責跟主管報告此事,所以主管的負面情緒,第一時間也只能在你面前宣洩。

  • 檢視自己做事流程有無疏漏

職場中的新生代最為人所欣賞的特質就是不受規範、創意無限,但也因為不受規範,所以有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就這麼被重蹈覆輒的犯下了。工作中的SOP,常常都是基於過往發生的錯誤,一再修正、完善流程而成,一旦不願意受規範所囿,就會出現遺漏重要步驟的情況發生,輕則增加工時在弭補錯誤,嚴重者,會導致整個專案工作的失敗,讓主管不生氣也難。

  • 同樣的錯誤自己是否曾犯過

沒有人可以不經學習就知道如何做好工作,所以正常情況下,主管多半不會在下屬第一次犯錯時就給予相當嚴厲的責罰、甚至對下屬產生難以翻身的壞印象。但是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樣錯誤的人,我想鮮少有人還能保有耐性地繼續給予犯錯的空間;且反覆在同一個點犯錯,也顯示出自身對於改正錯誤的態度消極,傳達一種工作態度漫不經心的訊息。

  • 犯錯後的態度是否誠懇得體

有些人遇到主管的指正,第一時間的反應常常是強詞奪理或是不斷找藉口或理由,企圖證明錯誤不是自己造成的;更甚者,還有人在結果不如預期時把責任推給主管,覺得很誇張?仔細回想一下,你是否也曾說過「我一開始有提醒過你了」、「我早說過了這樣做不行」…這類某種程度聽起來是把責任推給主管的話,也許主管不會對此說什麼,但在心中會種下對你不滿的情緒。

  • 對不熟悉的事物之學習態度

在交付任務或是教育訓練時,有一種人常常表現的一副甚麼都明白、甚麼都了解的樣子,詢問有沒有問題,一概說沒有。實際上,一旦要動手實作時,處處是問題、樣樣都不行,常常將「這個我不會…」、「我就是沒有辦法…」掛在嘴邊,很難不讓主管惱怒。不扎實的學習態度,讓自己的工作表現如同偷工減料的大樓,經不起任何意外來碰撞,隨時會瞬間塌樓、灰飛煙滅。

大部份人會離職,是因為主管;大部分人的加薪、升遷,也跟主管有關,換言之,上班族最大的壓力來源,就是主管。如何與主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培養信任感,讓工作無阻礙,是一門大學問,關鍵在於平日的溝通互動。先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摸清主管偏好的溝通方式以及喜歡的工作態度,從中調整自己。若不幸遇到主管態度轉變,也要提早察覺並了解發生的原因,及早做出應對處理,不要等到主管不再對自身犯的任何錯誤出聲、放棄栽培時,才來積極挽救,就為時已晚了。

你常被主管責罵嗎?是因為自身沒做好還是主管不當對待呢?對於與主管的相處之道,你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嗎?歡迎與我們分享。


Photo from FREE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