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先的狂人川普時代再臨,對我們的影響是?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7 Feb 2025

近期引發多數媒體爭相報導的國際新聞就是美國宣布從2025年2月4日起,要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25%關稅,對中國加徵10%關稅,此舉不僅將美國平均關稅率拉升至近90年來最高點,也將為美國政府帶來每年2500至3000億美元的收入;但也因此導致美國將會失去14.2萬個全職工作機會,並使美國家庭每年額外支出625美元。面對這項新措施,加拿大強硬回應可能採取報復行動,歐盟則尚在謹慎評估。專家預測全球供應鏈將受到衝擊,企業需重新布局以應對新貿易環境。看到這,你可能想問,我不做貿易、也沒有生活在美國,這距離我很遙遠的美國發生的事,到底與我有何關係?又會如何影響我?

隨著交通便利、網路與通訊發達,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早就從口號變成我們的日常。迅速取得國外販售的商品、獲得國際的即時動態、出國留學、甚至畢業後留在國外就業,都不像早期那般的機會取得困難與稀有,反而越來越普遍,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對國際的依賴程度也遠遠超過你我的想像。單就這次川普決行的行政命令所引發的全球貿易及人才市場洗牌,可能影響我們的層面就有以下幾個面向:

  • 生產基地重新洗牌,比價競爭將帶動物價上漲

調漲關稅所引發的連鎖效應,根據彭博分析,墨西哥、加拿大和越南將成為受衝擊最大的經濟體,因為他們對美國出口佔GDP的比重分別高達29%、20%和19%。這些國家雖然可能會祭出報復性關稅作為回應,但因為難以找到規模足以替代美國的市場,所以勢必得在這場貿易大地震當中重新布局新的生產基地分散策略與建立彈性供應鏈。既然要分散,就得另覓新的生產基地(問題是全世界現在足以擔任生產基地的國家也不多),這個舉動勢必會造成原本在當地生產的企業被排擠,人力需求大於供給,最後就是價高者得,而這些多出來的成本將會被分攤到消費者身上,造成物價上漲,你我都可能成為貿易戰下一個受害者,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 結束遠距工作模式,彈性多元職場環境大倒退

上任第一天川普即發布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員工全面結束遠距或混合工作模式,回歸傳統一週五天全職到辦公室工作的樣態,此舉一出立即引發強烈反彈。聯邦員工工會—美國政府雇員聯合會(AFGE)迅速批評這項政策並發表聲明,遠距與混合工作模式是吸引美國優秀人才的關鍵工具,限制其使用將導致大規模的辭職潮,削弱政府的招募競爭力與執行力,因為高素質員工可能會傾向選擇更靈活的私人企業職位。新任美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部長—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則表示,這有助於削減政府規模、精簡政府機構。試想,在缺乏政府相關業務執行之配套措施的前提下,人員大規模離職了、組織精簡了,但待辦事項一樣都沒少,是不是變相加重了仍在職員工的工作量?美國政府部門帶頭,有很高機率會在美國企業間產生效仿;又美國居於世界領導地位,其勞工相關政策也常常會成為其他各國企業追隨的目標,若工作模式彈性消失成為常態,你我好不容易從疫情中調整、適應的新工作與生活型態,都將因為這項改變,而勢必要有所取捨與犧牲。

  • 要求全面廢除DEI聘雇計畫,出現跨國人才排擠效應

另一項川普上任首日發布的行政命令就是要求全面廢除聯邦機構的DEI計畫。DEI,即是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和共融(Inclusion)的簡稱,成立促進多元聘僱DEI計畫的目的就是在防止因性傾向、種族、宗教、性別等身分產生歧視,影響到特定族群的就業權利,確保每個人都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在川普政府的打壓之下,不少大企業,包括臉書的母公司Meta、亞馬遜(Amazon)、麥當勞(McDonald's)、沃爾瑪(Walmart)、波音(Boeing)、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等都紛紛響應,不僅裁撤確保多元的相關部門,同時也取消DEI用人政策,讓不少在美國工作的華人擔心工作機會不保,更害怕社會會因此對於少數族裔的包容度大幅降低。另外,川普對於移民政策的緊縮,也會造成申請留學生與工作簽證的困難度提高,在川普大力推動買美國貨、僱美國人,一切都以「美國優先」為最高指導原則的政策之下,一部分海外優秀人才勢必會回到國內、與國內人才一起競爭就業市場大餅。

對於美國可能即將到來的「大鎖國時代」,政策面上我們無法改變什麼,但提早做好準備、找到替代方案是我們可以努力的目標。還在學的,要更積極學習、培養更新更多元的職場技能、提升競爭力。已經在就業市場的,若目前人在國外,建議時時關注移民政策與工作簽證相關的即時動態,提早做好準備、同時也對回台發展預先做好佈局;在國內奮鬥的,則要留心產業內的國際動態與最新研發成果,讓自己的專業技能能與國際接軌,即使面對海歸優秀人才的競爭,也能一較高下、絲毫不遜色。唯有不斷累積實力與經驗,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成為有話語權、有選擇權的人,不至於淪為政策的犧牲品。

你所在的公司原本實施DEI嗎?目前針對內部DEI的政策有任何的變更嗎?或是因應新川普時代,你有更好的對策,將自身影響降到最低嗎?歡迎與我們分享。


Photo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