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如意憤而求去?要先問問自己是否有底氣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27 Dec 2024

年底將至,隨著尾牙的舉辦與年終的發放,不少人開始盤算是不是該換個環境、一吐整年受委屈累積的鳥氣。但你知道嗎?有更多人不在意是否領到年終也想要轉職,根據知名求職網站最新調查,2024 年底有高達 93.4% 的上班族考慮在農曆年前跳槽,比率高於 2023 年的 92.8%,更是創下連續 12 年來的新高。 興起跳槽念頭的原因包括薪資過低(57.7%)、公司缺乏前景(45.3%)、長期未加薪(39.2%)及缺乏升遷機會(38.2%)。乍看之下,這個比例高的嚇人,但實際上,真正跳槽的人卻沒這麼多,為什麼呢?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失去的底氣

對於裸辭(沒有找好下一份接續的工作就提出辭呈)的人來說,最直接的就是失去一份固定的收入,但這一點反而是最可以提早做準備的,所以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影響相對小。那除了錢,還有甚麼會失去呢?失去,不侷限在有形的物質。環境異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會讓你失去安心感;面試時考官的各種試煉,可能會讓你失去自信;與陌生人共事的磨合,會讓你失去從容;更不要說,在新環境歷經新事物的考驗,最終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的厲害與無所不能,會讓你失去動力。這些失去都會帶來程度不一的負面情緒,有些情緒伴隨你的時間遠比你想像的還要久,加上人的天性是偏好待在舒適圈的,就算偶爾想要跳脫舒適圈,也絕不代表想要投身到痛苦的負面情緒當中。所以,缺乏面對失去的底氣,會讓很多人的跳槽,常常淪為一個想法,而不是一個行動;也會因為害怕,即使面對的環境再怎麼不理想,也會跟自己喊話,一動不如一靜,繼續待著就是最好的選擇。

既然面對失去的底氣是影響轉職能否啟動的關鍵,這個底氣要怎麼培養呢?底氣,其實是專業能力的累積以及堅強韌性的展現。專業能力的累績不是凡事只求及格、勉強過關就好,而是在某個領域、某個專業,甚至是某個細節,能做到在所處的環境當中是數一數二的,在主管需要有人協助處理這個領域、專業或是細節時,你就是主管腦中浮現的不二人選或是同儕心中的專家,那樣的專業能力累積才是對你的底氣有幫助的。能人所不能或是表現得比同儕出色,會讓你自帶光環,即使面對環境變動、與不同團隊合作、甚至是面試官的考核,你都會因為肯定自身專業能力,在與周遭的人事物互動時,會減少怯懦與不敢表達的情況;還可能因為對自身能力的自信,而更勇於伸出援手協助周遭的人,讓自己更容易融入新環境。另外,在日常工作中磨練自己面對挫折的韌性也很重要,遇到事情進展不順利或是發生挫敗,可以沮喪但不要太久,正視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醒自己不要重複相同的錯誤,讓自己從挫敗中學習與進步,才能持續減少被打敗的機會,讓自己越來越強,增加自己的底氣。

永遠不要害怕面對新挑戰,沒有跨出那一步,怎麼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進步;待在熟悉的環境很好很舒服,稍微有一些些調整,就覺得自己好像有轉變,殊不知這只是溫水煮青蛙,你認為的轉變,其實只是青蛙在溫水裡換個姿勢而已,差別真的不大,對整體的職涯發展而言,沒有加分,反而會減損你的競爭力。

你有勇氣將跳槽化為實際行動嗎?你具備了面對失去的底氣嗎?歡迎與我們分享。


Photo from FREE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