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是個咖,才有資格掉眼淚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15 Nov 2024

近期Netflix熱播台劇《影后》一上線,造成不小的轟動,除了影片內容運用女演員不為人知的辛酸與黑暗面來帶出每個人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的殘酷課題以外,還有片中赤裸且打中心坎的金句,讓人在觀影的同時,不自覺笑著笑著就哭了。在這些金句當中,最讓人有感的,不外乎「等你是個咖,才有資格掉眼淚」這一句。它的緣由是來自於描述素人臨演在表演過程被大牌女星欺負,覺得委屈想哭的時候,經紀人寫實又殘忍的告誡話語。其實演藝圈跟現實的職場很相像,如同每齣戲都有引人注目的主角,每個職能或是部門也都有閃閃發光的咖,但更多的是不被人所知或重視的普通人;雖然大家都明白,若沒有這些普通人的努力協助與陪襯,那些咖是不可能成事的,那為什麼還這麼不重視普通人、甚至欺凌普通人呢?很簡單,因為普通人所遭受的委屈與辛酸,那些咖也經歷過,他們現在身上甚至多了普通人所想像不到的沉重壓力、需要扛起成為咖之後要付出的代價,所以普通人的苦,在他們眼中真的不算什麼(當然也不排除媳婦熬成婆的報復心態)。

大部分的人都習慣於看那些咖光鮮亮麗的一面,彷彿他們是被好幾顆太陽一起照射的月球,絲毫沒有陰暗面、沒有不為人知的辛酸似的;於是,看到他們發光,有人會忌妒、會不屑,更甚者會造謠抹黑與中傷,好像把咖拉下來,你就能隨時上位取代他一樣。有沒有覺得這樣的邏輯好像哪裡有問題?這種思維的根基牢牢地鎖在「你之所以不是個咖,是因為有人擋在你前面」這個前提之下,但,你真的已經具備成為咖的能力了嗎?

在工作的日常,我們會與很多人深談,前幾名的盲點當中,就有一項是「過分放大自我」(無論是功勞或是苦勞),這一類人很常說出「我已經這麼努力了,但同事跟主管都看不到」、「我該做的工作都有達成,為什麼沒有被讚賞」或是「他們都把最難搞的案子推給我,所以我的表現才會如此差強人意」…等話語,注意到了嗎?他們把職場的標配—努力,拿來當成自己的成績,這就好比一台只標榜搭載四顆輪子的車輛,會引起你的購買欲望嗎?還是你會更想反問,哪輛車沒有四顆輪子啊?! 且完成交辦的工作本來就是評斷工作表現的最基本,為什麼需要讚賞?難道學生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老師還需要發獎狀鼓勵他嗎?那為什麼這些話會被說出來,而且很常見?因為這些人的本位主義太強、自省能力太弱、視野也過於狹隘,認為自己現在嚐到的苦瓜已經是全世界最苦的滋味,完全不知世上其實還有黃蓮這種東西更苦;覺得現在自己的表現已經很優秀,卻不知跟團隊比起來,你才剛好及格而已。

說穿了,普通人與咖之間的差距,關鍵在於能不能「放下」—放下對自身的過譽,也放下對他人成就的偏見。不對自己過譽,你才能虛懷若谷,用客觀的角度去審視自己與周遭的差別,用公正的態度評斷自身的不足,不會讓自己一直耽溺在不切實際的光環、阻礙自己前進;放下對他人成就的偏見,才能讓你用抽離的視角發現他人成功的因素並進一步理解其中的要義,發自內心感謝對方帶給你的學習機會。要成為一個咖,從來都不是只有一個方法、只能依循一樣的SOP,只要你清楚目前自己的職場定位,充分理解公司或是業界對於你目前職位的期望與希望達成的階段性成就,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可以柔軟也可以強勢)勇敢往目標前進,過程中一定會有挫敗、一定需要付出不同方式帶來的代價,但只要你保持靈活與彈性、時刻調整、面對失敗積極處理不逃跑,你不成為一個咖,誰能?

你在職場上已經是個咖了嗎?有沒有什麼成功心法可以傳授呢?歡迎與我們分享。


Photo from FREE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