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有過那麼一瞬間想揚長而去的念頭?尤其是當負面因素經過時間積累後爆發出來,讓人不禁在心裡吶喊:「工作是不好找,但待在這裡我只會更痛苦!」這樣的心聲在年末尤為常見,許多人才在掙扎到底要撐到領年終,還是乾脆提前離職。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台灣職場的離職率每年約在10%到15%之間波動,而其中有相當比例的人是因對現職某些狀況難以改變的失望。我們今天將分享,經過2024將近一整年與人選們的面試訪查所調查搜集到,導致他們離職與希望轉職的主要因素,並探討有哪些實際的應對方針能助你在未來求職面試中觀察到這些潛在問題,避免在倉促跳槽的陷阱中再度陷入一樣的困境。
組織轉型轉不停,主管更迭頻繁
一家公司一年換一、兩個主管還算正常,但三年內換過五、六任,還要不時推動「組織轉型」,這種頻繁的變動容易讓員工無所適從,因為每個主管上任,都會帶來全新的管理風格、發展策略與工作流程。在許多快速成長的企業中,或許組織變動是無可避免的現象,然而,當這些變動過於頻繁或缺乏清晰的方向,持續的不穩定環境便會打擊員工的士氣與影響對公司的信心,甚至讓他們無法妥善規劃長期的職業發展,因為這不僅僅是適應問題,而是目標混亂與執行力不足。據我們了解,組織結構在一年內變動超過三次的企業,其員工離職率竟高達驚人的65%。
職場建議:在面試時,可以藉由詢問公司是否有穩定的長期策略,例如對未來三年的發展計劃及當前管理層人員在公司的服務年資,看企業端能否給出清晰且具體的回答,以幫助自己判別組織的發展狀況是否穩定。
薪資停滯許久,年終獎金無望
當一份工作長期無法提供符合市場水準的薪資,許多人最終多半會選擇另尋高就。根據我們的訪查,有超過60%的人選會將「薪資與薪資調幅低於同業市場平均水準」列為主要的離職原因之一。尤其是年終獎金低於預期(包含未發放)與逐年降低者,跳槽意願更為強烈。隨著生活成本上升,若薪資成長幅度無法與之匹配,員工自然會因為感到經濟壓力日益沉重,繼而考慮是否繼續留任現職。
職場建議:面試時,不妨詢問公司對於薪資調整的頻率與依據,特別是對該職位的市場薪資水準事先做研究與比較,這樣有助於判斷是否未來有機會能獲得符合期待的報酬。
想做事卻沒資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許多公司由於發展平穩,不願投入更多資源,卻期待員工交出亮眼成果,這種「無米下鍋」的情況,無疑是一種職場暴力,對有抱負、有超額專案或業績須完成的員工來說,只會讓他們陷入一場無法勝出的博弈,長期處於挫敗中。資源不足可能體現在人力、預算、設備等各個方面,而一些公司在資源分配上經常將成本壓縮至最低,期待員工用有限的資源達成無限的目標。我們發現,有高達52%的人選表示,由於公司內部資源不足,無法達到預期績效而感到無助,最終選擇離職。
職場建議:求職過程中,可以適時詢問公司對部門資源的支持情況,例如部門的年度預算安排或資源配置等,了解公司是否具備足夠支持員工發揮的條件。如果你發現這家公司過往的成績全靠「撐」,那麼應該好好評估是否要加入。
交通距離太遠,加上僵化的打卡制度
通勤時間不僅影響員工的體力與心情,也直接攸關工作表現與生活品質。我們發現,單趟通勤時間長期超過一小時的人,受影響而導致離職的佔比竟高達47%,甚至高於通勤時間少於一小時的兩倍。長時間的通勤不僅讓人身心俱疲,也減少了個人生活安排的時間,造成「時間貧窮感」愈發嚴重。加上沒有彈性的「打卡制度」,以及企業無法接受混合式或遠距工作時,特別對住在較偏遠或跨縣市的員工而言,更容易因爲需額外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而削減其動力,導致倦怠感漸增。
職場建議:面試時不妨問問公司是否支持混合式、遠距工作或彈性上下班制度,特別是住所離公司距離較遠的求職者,更需要了解公司的政策、文化是否支持時間管理彈性,這將是減少通勤壓力,讓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的關鍵。
變相加班,強制的下班聚餐與應酬
有些公司文化崇尚「大家庭文化」的氛圍,主管也希望透過聚餐建立團隊凝聚力,但不分場合、頻繁進行的聚會,往往成了員工壓力來源。更甚者,有些主管會將出席聚餐和應酬視為一種不成文的強制要求,其中不少人選指出,這種文化甚至延伸到週末和假日。根據我們訪查,有將近40%的人選坦言因頻繁的下班聚會而考慮離職,理由是因為無法妥善照顧家庭、安排好私人生活而感到疲憊不堪。
職場建議:對於這類公司文化,求職者不妨在面試時直接向面試官詢問是否鼓勵員工下班時間參加聚餐,以及這些聚餐的參加頻率,這樣可以提前了解公司氛圍是否合乎個人期待。
公司突然外移或搬遷,不得不離職的現實
一些企業因政策或成本考量,選擇將生產線或辦公室外移或搬離原位址,讓許多員工不得不面臨舉家搬遷或被迫轉職的抉擇。對此,有許多員工感到無奈,尤其對於已婚或有小孩的員工影響最大。根據我們的了解,企業外移或搬遷的決定,會影響到32%的員工離職率,這些員工往往因無法隨公司搬遷而被迫只能離開,中斷職涯。
職場建議:在求職過程中了解公司的長期規劃中是否有外遷計畫,有沒相關的搬遷安置補助或支持措施,這樣可以減少因突然的公司地點變動而帶來工作的不穩定性。
除了上述六大原因,近年來幾項問題也漸漸成為引發離職的重要推手,包括職場霸凌、不公平對待、缺乏升遷路線、公司內部文化與己身價值觀不符等。由於經濟情況不穩定讓今年求職市場競爭激烈,所以雖然對現職可能有諸多不滿,但為了下一段職涯可以走得更符合自己期望,若你認真考慮跳槽,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和準備:
- 明確了解自我需求,評估新工作是否能滿足
在思考換工作之前,先問自己:新工作需要的能力、文化及個人價值觀是否與你匹配?例如,若你追求穩定工作環境,面試時就需要深入了解公司過往的變動頻率。 - 提升硬實力,以便談薪水、爭取更佳待遇
低薪是許多人離職的關鍵原因之一,而提升自身硬實力是提升薪資的根本途徑。若你在現有領域已具備一定專業,可以進一步考慮考取專業證照或參加進修,以提升自己的價值。 - 職場文化的體檢,面試即是雙向選擇
別忘了面試不只是公司在挑選員工,更是你在選擇公司。根據對方的反應,可以判斷公司對於你所在意的職場文化和制度的規劃與態度,避免未來進入不適合的工作環境。 - 以長期視角思考職涯發展
除了眼前的待遇,評估一份工作的發展潛力也至關重要。是否有清晰的升遷制度?公司是否願意投入資源支持員工成長?這些長期因素會對你的職涯穩定性產生深遠影響。
是留在原地還是尋找新的開始,最終的抉擇還是得取決於你自己對職場目標與生活需求的設定。面對職場的壓力與挫折,我們該思考的是:這些導致壓力的情況是不是可以透過溝通解決?如果內部環境已經沒有改變的可能,那麼繼續待下去是不是在耗損自己?自己在這份工作中的核心需求為何?目前職位與工作狀態對我的長期職涯是否有幫助?在理想情況下,自己所期待的新工作能提供哪些改變又可能有哪些損失?藉由適當調整心態,抽絲剝繭來釐清後,該怎麼選、選擇哪個方向對自己更有幫助,終究在你心中會產生一個合適的答案。
Photo Credit: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