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影音串流平台盛行的今日,根據統計有超過80%的民眾至少訂閱1個串流影音平台,其中超過25%的用戶會訂閱4個以上的串流媒體服務(無論是免費或付費的);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台灣影音觀看行為調查研究也發現,93%網友有觀看影音的習慣;Netflix的調查提供了另外一項數據,61%的用戶通常一次看2~6集,平均在一週內會看完一季。在廣泛且大量追劇的同時,很多人的戲魂就被勾了出來,看多了純情浪漫愛情劇,會不自主的假想周遭人對自己投注關愛的眼光,走在路上也益發婀娜多姿或英氣瀟灑了起來;看多了料理競賽節目,在品嘗食物時就會當起專家進行評論,甚至走進廚房做料理演起大廚;看多了競速狂飆的熱血賽車戲,不管自身技術如何(或是否成年拿到駕照)就會想要上路馳騁一番,一副將他人安全置之度外之勢。
生活中是如此,職場上也不遑多讓。根據Deloitte的研究指出,在過去一年中,有高達60%的上班族曾在工作場合「演」,其中資深主管「演」的比例更高達67%。另外,超過5成的受訪者表示「演」不僅會影響工作、降低工作績效,更因此造成自身更高的情緒勞動、降低組織認同感,更甚者會影響日後的職涯發展。既然「演」看起來對自己弊大於利,那為什麼要「演」?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項:
- 組織欠缺健全完善的分工制度
為什麼缺乏健全完善的分工制度,會造成員工不得不「演」呢?從人性角度出發來思考,多數人都抱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一個欠缺完善制度的組織,員工難免會出現推諉塞責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不傷和氣或是基於職場倫理,都會出現不得不「演」的狀態,無論你是選擇演出相對的好人(逆來順受、累死自己)或是選擇演出相對的壞人(展現凶狠不好欺負的態勢),可能都跟你真實的自我差距甚遠。也難怪不少人在轉換工作時傾向選擇外商企業,因為外商企業的制度比較健全且完善,部門分工清楚,可以不用為了要推掉不屬於自己的工作而違背本意演出,大幅降低因為「演」所帶來的額外情緒勞動。
- 升遷制度不透明、人治色彩重
撇除那些工作只為了糊口飯吃,什麼升遷、工作成就感都與他無關的族群不談,多數人在職場上都在尋求專業能力、職稱與薪資的成長,當大家的目標一致時,難免會出現僧多粥少的狀況。若公司的升遷是人治色彩重,換言之,就是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只依照掌權者的個人意志、偏好與判斷來處理,那麼對於升遷比較有企圖心的員工,就會出現「演」很大的情況,舉凡表現出工作很勤奮、很積極進取、很委屈可憐、很壯志難伸…等,其目的都是在增加掌權者對自己的好感、憐憫或是加深印象,期盼掌權者對自己投以關愛的眼神,進而達成擠進權力核心或是成為掌權者得力左右手的最終目標。
- 職場氛圍不友善、四面楚歌孤立無援
有些職場明明組織扁平(沒有升遷的利害關係)、員工人數不多(沒有分派系的本錢),但就是內鬥氛圍很強,無法提供給員工足夠的心理安全感,這個時候為了掩飾自身與他人的差異、積極融入主流,員工就會傾向「演」一個可以在組織安全存活的人設,或是將自身的真實想法「掩」藏起來、不讓其他異己發覺,尋求一個明哲保身的處世之道。
原本應該是以實力取勝、以專業說話的職場,曾幾何時變成一個大家互相較勁演技的舞台?除了因為制度不健全帶來的弊端之外,管理者也要負起很大的責任,因為下屬基於自身利益考量,往往會揣摩上意,若不巧管理者/在上位者的言行不一致,行不正坐不端、帶頭「演」很大,很容易就會影響員工、扭曲員工的價值觀與是非觀念,讓他們有樣學樣、敗壞善良風氣。
你在職場上也有不得不「演」的情況嗎?有遇過演技直逼奧斯卡影帝/影后的同事或朋友嗎?歡迎與我們分享。
Photo from FREE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