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助你致勝的關鍵武器!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6 Oct. 2024

隨著資訊技術的進步,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分心。我們每天面臨的不是單一目標,而是來自社群媒體、娛樂應用程式與無數通知的誘惑。根據一份來自美國心理學會(APA)的研究,每天平均每個人被手機通知打斷的次數超過85次。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不但會使人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會損害認知功能。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能夠真正「專注」的人變得越來越稀少,並且比其他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成功的企業家、投資者和運動員都懂得一個道理——專注是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有效訓練自己的專注力,並在工作與生活中掌握成功的主導權呢?


什麼是專注?

專注不是單純指「一直盯著一件事不放」,它意味著將所有注意力投放到一個特定的目標上,避免其他不必要的干擾。Steve Jobs 曾說過:「專注意味著你說“不”的能力,要對一切不重要的事情說不,才能有時間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這與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完全相反——大部分人會因為害怕錯過什麼(FOMO)而分散注意力,結果什麼都沒做好。


根據哈佛商學院的一份報告,專注力能夠顯著提高工作效率,專注力高的人比起分心的同事,生產力平均高出40%。這是因為專注力能幫助我們進入「心流狀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忘我境界」,這種狀態下,我們可以持續高效地進行深度工作。然而,想要專注變得越來越困難。社群媒體、娛樂應用程式、即時消息等不斷搶奪我們的注意力。研究顯示,人們平均每隔10.5分鐘就會被打斷一次。這些打斷不僅使專注變得困難,而每次被打斷後,需要至少23分鐘或更多的時間才能完全回到原先的專注狀態,因而大幅降低工作效率。



塑造未來的競爭力

專注並非天賦,而是一種可訓練的技能。職場專家Tim Ferriss曾指出:「專注能夠使你比其他人提前5到10年,因為大多數人根本無法持續集中注意力。」在美國Forbes的一項針對億萬富豪的調查中發現,82%的成功企業家將專注視為他們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這些企業家,包括像Bill Gates、Elon Musk等人,都在特定領域中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並持續保持專注,最終在各自的行業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運動選手也是如此,像是Roger Federer、Shohei Ohtani等人,他們長年如一日地專注於打磨自己的技術,避免分心於其他無關痛癢的領域,因而取得前無古人的紀錄。這讓我們了解到,專注不僅是一個技能,還是一種戰略。專注意味著選擇性忽略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把有限的時間與精力集中在最有意義的目標上。這是一個每天都需要主動練習的過程,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加精確和高效。



如何訓練專注力?

如何有效提升專注力?這不僅僅是一次性的努力,而是一種需要不斷磨練的習慣。以下幾個方法,能幫助我們在職場與生活中培養專注力,並實際提升工作效能:


  • 專注於單一任務:切斷多工幻想

多工在現代社會被廣為推崇,但事實上,它是專注的大敵。根據《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頻繁的多工行為會降低生產力多達40%,而當我們一次專注於一件事時,完成任務的效率提高了約30%。專注於單一任務,並利用如番茄工作法(Pomodoro)這樣的專注工具,每次專注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能顯著提高專注品質。我們可以試著將一整天劃分為多個時間區塊,並在每個區塊中只專注於一項具體任務。這樣能幫助我們避免分心,並能集中火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 遠離干擾:設定專注環境

在當今這個充滿電子設備的世界裡,干擾無處不在。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每天的工作時間常常被來自手機的通知打斷,這會讓你難以進入深度工作狀態。Cal Newport在他的書《數位簡樸》中指出,社群媒體是最大的專注力殺手,過度依賴數位娛樂會摧毀我們的深度工作能力,建議我們應限制社群媒體和其他數位平台的使用時間。若採取「專注工作區」的策略,將手機、社群媒體通知關閉或切換至「勿擾模式」,甚至利用行事曆或相關的應用程式來自我管理工作時段,僅在每天特定時段檢查訊息,就能有助於在工作的過程中讓自己保持專注。


  • 設定明確目標:由小而大循序漸進

專注的訓練需要目標來引導,在每個工作階段前,設立具體且可達成的小目標,這樣每完成一個小目標,你的專注力將會得到正向回饋。明確的目標能夠引導我們專注於重要的事務,並減少浪費在無關事物上的時間。當你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麼、為什麼要完成時,專注的動力就會自然增加。舉例而言,具體且可量化的目標「在3小時內完成這篇報告,用於下午與客戶的談判會議」會比抽象的目標「寫報告」更容易讓我們保持專注。



在這個資訊過量、碎片化的時代,專注力反而成了稀缺資源,誰能夠掌握專注,誰就能在未來的職場中佔據主導地位。當我們學會主動掌控自己的注意力,不僅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還能提升生活的滿足感。專注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不斷練習與自我管理來達成,這也將決定我們在這個世界中能走多遠,成就多大的事業。那些願意抵抗干擾、持續專注於提升自己能力的人,無疑會比那些輕易分心、被碎片娛樂控制的人更快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專注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心態、一種生活方式。而如何運用專注力,將是你在未來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差異點。



Photo Credit: MLB (註:Shohei Ontani 即便已經是偉大的打者,他在每次打擊前的準備,依舊會將球棒放在地上以確認能保持同樣的站姿和位置,降低不穩定性和避免因球場標線不同產生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