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職場權威,你會選擇成為聽話的機器?還是成為理性的決策者?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28 Jun. 2024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面臨來自上級、同事甚至制度的權威壓力。你是否曾發現自己或同事因為來自大老闆的指令而放棄了自己原本堅持的專業判斷?或是在會議室裡,大家總是點頭如搗蒜,隨聲附和主管的每一句話?權威服從效應(Authority Obedience Effect)正是這種現象的背後推手。以下讓我們一起了解這種心理效應,幫助我們學會如何在職場中保持獨立思考和專業判斷。


那麼,到底什麼是權威服從效應呢?權威服從效應指的是個體在面對權威時,往往會不加質疑地服從權威者的指令,即使這些指令可能與自己的專業知識或倫理道德相悖。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軍事、教育、醫療或政治領域等特殊體系,在企業的職場環境中更是頻繁發生。


霍夫林醫院實驗

1966年,心理學家查爾斯·霍夫林(Charles K. Hofling)進行了一項著名的醫院實驗。他讓假冒醫生的研究人員通過電話命令護士給病人注射明顯超量的藥物。結果顯示,22名受試護士中有21名在沒有質疑指令的情況下,準備執行這一危險的指示,儘管某些人清楚這樣做是違反規定且有危險的。這一實驗震撼了醫療業界,因為其生動地展示了權威服從效應在專業領域中的影響力。


權威服從效應的影響

1. 討好權威者

實驗強調了在特定社會結構中,個體可能會不加質疑地服從權威者的指令,或是為了討好權威者而服從,尤其是當權威者的合法性越高時,個體越容易傾向服從指示屏除掉自己的判斷與思考。

2. 職業規範

即使專業知識和規範明確禁止,人們也可能在權威壓力下違背自己的專業判斷。這不僅對個人專業生涯造成負面影響,也對整個職業群體的信譽和安全帶來危害。

3. 倫理考量

權威服從效應也對職業領域的倫理實踐提出了挑戰。在面對權威時,個人如何在遵循指令與堅持專業倫理之間做出平衡,應該在什麼程度上服從權威?何時應該堅持自己的倫理底線?


如何辨別與避免權威服從

1. 提升權威意識並思考指令的合理性

面對指示、要求、號召而需要執行事情或做決定前,可以先想想這樣做的邏輯是否合理、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普世認知的倫理道德,而不是盲目服從。這樣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壓力時,依然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2. 強化專業以保持自主,不從眾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保持專業自主和批判性思維都是至關重要的。即使在面對權威時,也要堅持自己的專業判斷,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和社會負責。遇到他人決定不同於自己,可以維持自我不從眾,尊重對方的想法即可,即便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必要求別人要和自己一樣。

3. 知己知彼,保有自己的準則與底線

處於身不由己的狀況,可能是在團隊中需要顧全大局時,一樣能保有自我並在必要時提供不同的想法,了解自己面對事態發展的底線,確保在面對最差的情況時依然能做出適當的反應。

4. 學會勇敢拒絕與多元溝通

當你認為權威的指令不合理時,學會拒絕是必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和上司對著幹,而是通過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擔憂,並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


權威服從效應在職場中的影響不可忽視,但我們可以通過提升對權威影響的意識,強化專業自主和批判性思維來避免盲目服從。保持獨立思考,不僅能幫助我們在職場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還能提升我們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感。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在面對權威時,堅持自己的專業判斷和倫理標準,成為一個真正的職場成年人。


權威的力量固然強大,但獨立思考的力量更為重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職場中真正實現自我,贏得應得的尊重和讚賞。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