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放晴的那天,也許我的內耗會比較好一點?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10 May 2024

在職場裡,我們時常被種種壓力與挑戰所追趕著,這些外在的壓力往往會牽引出內在的糾結與不安。其中一個我們常常忽略但卻深深影響著我們工作與生活的問題,就是精神內耗。這種無形但強大的力量,常常在我們不自覺間吞噬著我們的能量和動力,讓我們陷入一種無盡的焦慮與疲憊之中。


精神內耗並非空洞的抽象概念,而是一種內心消耗和拉扯的現實體驗。當我們將過多的注意力和能量投入與自我意識的對抗,往往就會落入情緒的漩渦中無法自拔,導致精神能量的不斷流逝、乃至耗盡,進而陷入一種無力且虛弱狀態。


精神內耗的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可能源於錯誤的要求和期望,對自己的不自信和否定,以及對外界的過度追求和比較。我們常常對自己過度苛求和批判,不斷地否定自己,這種負面的情緒會不斷地消耗著我們的精力和能量,讓我們無法自拔,也會使我們無法全心投入於工作與生活。


我們的腦袋裡可能常常會閃過這些想法...

「我是不是說錯話了,還是不值得被在意,為什麼身邊的同事今天好像都不想搭理我...」

「我是不是什麼沒完成,主管今天看我的眼神好像都不太對,我該不會黑掉了吧,這會不會影響到我的升遷...」

「我是不是做錯什麼,為什麼我發了訊息,客戶卻遲遲不回,或是只冷淡地回了一個字,該不會有什麼風雨欲來...」


儘管我們平時可能已經非常努力安排好工作與生活事項了,但卻總感到疲憊。每天工作結束後,總感覺氣力放盡,沒有動力去做任何事情。即便是休息日,也總是感到焦躁不安,過得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放鬆自己。回到工作後,又經常猶豫不決,害怕做出選擇,久而久之就習慣性地拖延,也總是在意他人的評論,難以集中注意力。如果一再發生這些,我們可能就得注意,這些都是精神內耗的跡象。


精神內耗並非某些特定人群的專利,而是大多數人都可能遇到的挑戰。它與年齡、性別、財富、職業地位等無關,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源於對自我的不滿與不安。我們常常會為自己製造各種無盡的煩惱和焦慮,卻忘記能幫助自己內心達到平靜的力量,漸漸地轉而討厭自己,不斷去鑽牛角尖、過度分析,最後非常煎熬地落入自我折磨的循環之中。


我們可以怎麼擺脫精神內耗呢?

  1. 覺察認知並轉念: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內心需求和缺失,並允許一切自然發生,試著慢慢將消極負面的信念轉變為積極樂觀的信念。
  2. 只聚焦於能夠影響與控制的部分:我們需要專注於自己能夠改變的事情,並把目標簡單化。只要我們能夠付出努力,就是成功的一部分。
  3. 訂定期限並立即行動:我們需要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期限,並立即採取行動,同時也允許自己在期限內消化情緒。行動不僅能夠削弱負面情緒,還能夠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
  4. 遠離負面的人事物:我們需要學會遠離那些給我們帶來負面情緒的人和事物,並保持內心的寧靜,這樣才能避免與不好的事物糾纏,得到真正的解放。
  5. 允許自己傾訴與表達情感:我們需要學會向身邊信任的人傾訴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不要讓自己的情緒一直壓抑在心裡。與他人分享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支持和理解,並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和焦慮。
  6. 接納自己並與不完美和解:我們需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與之和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之處,我們需要學會接受這一事實,擁抱現實生活的原貌,並尋找共處的方法。
  7. 提升實質能力:透過不斷學習和成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增強內心的自信和勇氣,以應對未來想達成的目標與面臨的挑戰。而且,在努力的同時,我們也沒有太多時間胡思亂想了,對嗎?


只要是人都是會犯錯的,有時不小心的失誤並不代表我們就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壞人,我們本來就可以不那麼完美、優秀,但一定要學會適時地放過自己。我們時常會覺得腦子裡想的那些擔憂、負面的事情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完全被自己滿腦子的情緒和想法迷惑住,把心裡上演的小劇場以為是真實的,然而卻在不經意間失去了自己當下在經歷真正的人生。


切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都有自己該過好的人生,我們並不需要去承擔他人的責任,我們得先讓自己有能量,才能讓一切好起來。



Photo Credit: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