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世界只篩選不教育、只選擇不改變?

Share share linkedInShare
ByRagnarr Lothbrok, 8 Mar 2024

世上的事物都不只一個面向,就像普世價值不會只存在一種觀點、真理也不會只有一種解釋一樣,端看你從何種角度切入與演繹。成人的世界只篩選不教育、只選擇不改變,乍看之下,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成人就是不想要變動、只想要生活周遭存在與自己價值觀相符之人事物的想法,因而讓不同世代的人產生一股厭惡感,可是,這真的是這句話原本要傳達的意思嗎?成人真的這麼令人討厭?

據說這句話起源於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曾說過「成年人之間只能篩選,不能教育。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想法和欲望,因為人永遠是叫不醒的,人只有痛醒。」,類似的話比爾蓋茲也曾說過,當有人問到微軟優秀人才是如何培養出來的,比爾蓋茲回答「我們沒有培養,優秀人才是他們經歷過的環境造就出來的,只能自然天成,無法靠培養;我們做的只是把合適的人從茫茫人海中篩選出來,絕不是把不合適的人教育好。」從兩位成功企業家說出的話中可以發現,過了求學時期(大概是我們唯一能接受教育的階段),我們就很難再被強迫受教,可能是被壓抑的靈魂突然甦醒(成年叛逆期?),也可能是自認已經學會大部分走跳江湖應具備的技能,因此成人階段若要有所成長,多半是從錯誤中學習、從被現實刁難後才懂得調整(當然也不乏一直跌跌撞撞滿身傷還學不會的),這一切都需要是自發性的行為、強迫不來,因為大部分成年人在事情沒發生之前是聽不進勸的。出於好心要教育他人的人,往往碰得一鼻子灰,或是被人在心底偷偷畫個叉、從此踢出朋友圈,落了個吃力不討好的下場。幾次的經驗教訓,大部分成年人終於學會,對於不認同、價值觀差距太大的人,不要試圖改變對方,篩選掉就好;無須為對方擔心如果沒人提醒他某些言行不恰當,他日後會吃虧,若這個技能是他注定要學會的,未來某個機緣一定會讓他因受挫而主動學會,反之,他可能一輩子都不自知,就這樣被別人慢慢遠離、默默排擠與忽視,卻不知道原因出在哪。看到這,我想有些人腦海中會忽然浮現某個曾經因自己工作表現不好而責備自己、要求自己、給自己壓力的主管或前輩(這裡要排除那種沒事找碴、只因為心情欠佳就修理下屬與後輩的有問題主管與前輩),忽然想起當時自己在心中對於對方的怨懟與不諒解,相信我,如果對方不是對你有所期待、相信你的能力不僅於此,沒有人要花這種心思來協助你、教你,誰想吃力不討好的當壞人呢,若無法期待你能有所表現,直接篩選掉就好,沒必要讓你討厭,不是嗎?

凡事過度都不是好事,若將上述的理念發揚到最極致,對朋友、家人也都採取這種默默篩選不提點的方式,你可能會因此錯殺了可貴的情誼。人都會犯錯,有些人就是自省能力比較差、對旁人的情緒反應感受力低,需要有人提點才能修正與調整,這種人就不適合直接篩選,除非你本來就想捨棄與對方的關係。交淺不言深,篩選的方式比較適合用在普通朋友與交情淺的同事;面對關係較親密的朋友與家人,應該要透過真誠溝通與表達出自己感受的方式,溫柔且堅定地化解歧見,才能打造出健康的深度關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世態度與生活方式,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的生活,更不要強行去改變他人的想法,除非對方主動要求你提供建議。很多時候,我們的不開心是來自於企圖想要改造他人成為我們想要的模樣,可惜成效不如預期。不要浪費自己的精力、消磨掉應該珍惜的情誼,mind your own business,不僅是善待這段關係、也是尊重對方的表現。成年人的自律,就是能克制糾正別人的衝動,只篩選不教育,只選擇不改變。被環境與現實馴服後的成人,少了熱血的衝動,多了包容歧異的豁達,其實也挺可愛的,不是嗎?

你曾經試圖改變他人想法嗎?有因此失去了情誼嗎?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hoto from FREEPIK